可持续发展实践
01月
2025
解读2024年《上海报告》丨编写组负责人邓智团:用世界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绿色发展,而是关乎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他说道★,“可持续发展理念始终贯穿在上海经济、社会、环境★、文化、治理等领域的发展实践过程中★。”
★“《上海报告》不仅是成果展示的平台★、国际交流的窗口,希望通过《上海报告》的编纂,能激发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人民城市的建设,激发他们对城市发展的关注★,了解城市发展的方向★,思考个体能在城市发展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或承担什么样的义务。★”邓智团表示★。
2024年度《上海报告》紧紧围绕★“包容・低碳・增长★”的总主题,从★“零饥饿”“性别平等”“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产业、创新和基础设施”★“可持续城市和社区”★“气候行动”★“水下生物”“和平★、正义与强大机构★”这八个优先审查目标着手展开评估,全方位地呈现了上海在可持续发展实践领域的关键举措和典型案例。
从2021年至今★,《上海报告》年度成果已实现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审查全覆盖。邓智团认为★,上海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比较显著的进展或者成效★。他举例道★,诸如“一江一河”滨水空间的建设在拓展城市公共空间、打造城市环境方面,让上海的城市居住品质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绿色发展方面★,以绿色公共交通为代表,上海在绿色巴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方面领先全国。此外★,经过5年来的实践,上海在垃圾分类等固废方面的处理经验在逐渐向全国推广。其中,上海松江的天马无废低碳环保产业园作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典型案例被纳入2022年的《上海报告》★。
《上海报告》紧密构建了上海城市发展战略愿景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逻辑框架,阶段性地梳理了上海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各个领域的举措与进展★,持续性地推介可持续发展的地方案例★。
邓智团还提到,在青年发展性城市建设方面★,★“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的涌现很好地体现了上海打造★“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
在邓智团看来,上海近些年来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实践与努力与“人民城市”理念息息相关。在“人民城市”理念首提地杨浦滨江★,通过持续推进公共空间贯通,不断优化综合环境提升★,努力把人民城市建设★“施工图”高质量转化为“实景画★”,推动杨浦滨江从“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发展绣带”转变。目前杨浦滨江还聚集了以抖音、B站总部等为代表的诸多科技创新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要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着力讲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故事,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邓智团认为,《上海报告》最核心的一点★,就是用世界的语言来讲中国的故事,“也就是让世界其他国家来了解中国,了解上海到底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
除了与埃斯波市的互动★,邓智团介绍道,《上海报告》也会在联合国官方网站上发布,展示上海取得的成效。同时★,邓智团还希望进入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网络★,与更多的城市探讨、交流城市发展的愿景★。
应联合国人居署邀请,上海自2021年启动了自愿性地方审查工作,旨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目标框架下★,阶段性地审视城市自身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进展与成果。2024年是上海自评估工作的第四年。本年度的工作继续紧扣上海近年来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建设领域的主题性实践工作★,突出取得关键成效的工作,开展具有★“主题性”★“延续性”和“联动性”特征的评估。
邓智团表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说明人民是城市建设的主体,也是城市建设成果的共享者,在推进城市发展的同时,也要把城市发展的成果与普通民众共享★。★“《上海报告》可以成为一个展示平台,展示在人民城市理念指引下,上海在诸如民生、城市品质、促进社会公平等可持续发展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说,“同时,帮助上海各区等基层★,了解城市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优化相关政策”★。
自2022年开始,上海与芬兰友城埃斯波市每年举办一次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交流地方层面的实践经验。2024年10月14日,第三届上海-埃斯波市可持续发展论坛在芬兰举办,在此次活动期间,两市官员共同签署了新三年的友城合作备忘录★,进一步夯实双方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基础★。
近日,以“共建人民城市,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24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上海主场暨2024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活动期间,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上海报告》编写组牵头人邓智团接受了记者采访,对2024版《上海报告》展开了深入解读。
邓智团表示,今年《上海报告》的主题十分契合城市日的主题,体现了去年以来上海在推进城市更新发展中的具体措施和成就。
《上海报告》全称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上海自愿评估报告》★,是基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地方自愿评估报告★。《上海报告》工作从2021年开始启动,每年形成一套中英文成果★。从2021年至今,《上海报告》年度成果已实现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审查全覆盖。
在“延续性”方面,结合年度主题选取若干目标开展优先审查,持续性地响应SDGs逻辑框架。在“联动性”方面,本年度的报告由“1+1★”的体系构成,即1份市级层面的主报告和1份区级层面的子报告★。
2015年9月25日,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193个成员国郑重签署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了涵盖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方面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GDs)。联合国积极鼓励各国城市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框架下踊跃开展自愿审查,编写自愿地方评估报告,以精准掌握自身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展★,以便进一步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截至目前★,包括纽约、东京★、巴塞罗那以及我国广州、义乌等在内的100多个城市已经在联合国网站发布了自愿地方评估报告★。
在★“主题性★”方面,2024年度报告聚焦“包容•低碳•增长★”的总主题★。“包容”强调对于不同文化、族群和生活方式的尊重和接纳★,并赋予相应的发展空间和权利保障★。包容已经成为上海“海纳百川”鲜明城市品格的重要表征★,并持续性地推动城市社会的和谐★、永续发展★。★“低碳”表达的是减少碳排放的过程,乃至实现减碳的状态。低碳理念直接有利于降低人类活动对于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上海正在通过发展新能源★、建立碳排放交易平台等举措瞄准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新赛道,着力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增长”是广义概念★,既包括经济领域发展总量和质量的进步,也包括社会领域人民福祉和获得感的增加★。上海要在全球城市中持续进位★,必须继续保持增长,持续增进“五个中心★”的能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