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

28
01月
2025

「党建治学」颜晓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于文化强国而言就是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发布者:小编

  习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段论述指明了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关系★: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于中华文明而言,就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于文化强国而言★,就是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是文明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灵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灵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立在高质量发展的物质文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文明、人民精神世界丰富的精神文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类文明的基础上★,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成果和有机构成,又融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各项成果之中★,从文化精神、文化品格★、文化气质上塑造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创新发展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坚持★“两个结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彰显新时代中国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过程,培育着中华民族的独特文明★、新型文明★、现代文明,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鲜明标识★。因此★,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核心工程★。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文化是时代的精神旗帜,新征程呼唤新文化,要求塑造有利于实现新征程中心任务的文化环境。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反映时代并引领和塑造时代★,新文化塑造新时代★、引领新征程★。新征程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继续进军的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新文化必然是体现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最大政治的新文化★,成为最大政治的文化反映。新征程是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要物质富裕而且要精神富足,不仅要求经济政治权利而且要求文化社会权利。新文化必然是反映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文化★,与新时代的人民需要更加契合、人民心声更加一致★、人民脉搏更加合拍★,具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加深邃的底蕴。新征程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新征程。新文化必然是坚持全人类共同价值★,主张开放包容,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新文化★。

  文化属于一定的历史和时代★,是一定历史的文化积淀和一定时代的文化结晶★。我们党在10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创造着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相适应、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统一的新文化。在民主革命时期提出了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文化目标,要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机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新时期的文化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继续,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拓展★。新时代向前推进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也向前推进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出了建设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时代文化使命★。从文化体系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仍然从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文化价值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如同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习文化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形态,凝结着新时代的文化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进展★,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产物。

  中国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引扬者。党在10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坚持★“两个结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革命文化,创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了将这三者融为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中国为中华文化做出的最为突出、最为重要的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的文化成果,体现了文化传承和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守正和创新的统一★。文化是一个生命体,总是在自身的生长过程中不断完善、更新、充实、提高,进入新的阶段、达到新的境界,不会停止在同一个水平上★、静止在同一种状态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植于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之中★,凝聚着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精神,反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文化品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生机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向着文化强国的目标迈进。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

  长安街读书会是在中央老的鼓励支持下发起成立,旨在继承总理遗志,践行全民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养才、报国。现有千余位成员主要来自长安街附近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中青年干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员、全国党代表★、全国表委员等喜文好书之士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高端智库负责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机构的资深出版人学者等★。新时代坚持用读书讲政治★,积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摘要:文化是历史的产物★、时代的结晶★、实践的精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经历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的时代,必将创造出属于这个新时代的新文化★。习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阐述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明确提出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任务,使得我们对新的文化使命的时代坐标★、丰富内涵★、重大意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核心内容。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现正面向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各省市县(区)等所在的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单位部门联合开展相关党建阅读学习活动。近日,经相关部门批准★,已正式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中央组织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证监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青团中央等定点帮扶地的有关单位加入“长安街读书会”党建阅读合作机制,并联合承办★“长安街读书会”系列读书学习活动。

  文明是文化转化为社会发展成果的结晶★,是文化发展程度的标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表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高度,也促进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新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文明的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统一★,要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深厚底蕴,又要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坐标方位建设现代文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文明的中国性和世界性的统一★,要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要牢牢扎根中华大地的土壤,又要与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相契合★,保证中华文明走在时代前列。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文明的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要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要传承中华文化和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又要推进新时代文化创新,站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高地上,创造出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相匹配的时代新文化★。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将建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颜晓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于文化强国而言★,就是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注:授权发布,本文已择优收录至★“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重庆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视界、北京时间、澎湃政务、凤凰新闻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专栏同步),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出处和作者★。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新时代的丰富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关系。

  文化与文明的概念,有着多种含义和定义★,二者的内涵和外延也有交叉之处★。我们党在文化和文明概念的使用上★,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形态、社会结构、社会实践、社会进步理论,依据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在文化概念的使用上,一般是在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等领域相对应的意义上使用文化概念,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文化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一位★”。在文明概念的使用上★,一般是在社会实践进步成果的意义上使用文明概念的,包括人类文明、中华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根据社会实践的不同领域★,又将文明具体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相应的文明成果标识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中的“文明”,是作为文化成果的标识使用的。在文化和文明概念的使用上,总的来说,文化渗透于文明之中,文明是文化的物化和对象化,同时又包含着比文化更为广泛的领域★。新时代提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表明了人类文明的创新性质和进步趋势,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各种文明成果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中的前列地位。

  从文化的精神品格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的新文化,充溢着新时代的文化精神★。每一时代的文化都有其鲜明的文化精神★。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立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这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自信★。由于文化自信★,才能够继续推进和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种文化自信★,是文化开放包容的底气★,有了文化自信,就能够自觉主动地吸收其他国家文化的优秀成果★。这种文化自信,是文化守正创新的根基,由于文化自信,才勇于守文化之正,努力创文化之新。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然要求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进程中,秉持开放包容的文化胸怀★。面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不搞文化封闭★,盲目排斥国外文化,而是推进文化的交流交往★,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包容★。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身就意味着守正创新,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全部成果★,同时推进文化创新★,创新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道路和机制。坚持守正创新既是理论创新的基本遵循★,也是文化发展的基本准则★。

  从文化的思想内涵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文化思想指导下培育和创造的文化形态★,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文化的思想标识★。思想是文化的灵魂,一个时代的文化必定以该时代的引领性、主导性思想为精髓。如同思想成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文化的思想标识★,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标识,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标识。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标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高度;作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凝结着★“第二个结合”的思想结晶★,推动形成了经由结合而成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并在这一飞跃过程中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入新的境界★。习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既有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思想理论,又有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实践要求,擘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科学指导★。

  自2015年长安街读书会微信公众号发布至今,始终坚持“传承红色基因,用读书讲政治”的宗旨★,关注粉丝涵盖了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特区。累计阅读量达到了近亿次,其中通过朋友圈转发量千余万次,参与互动人数近千万人,平台产品质量高,针对性强,受关注度较好。并在中央相关宣传网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相继同步入驻★“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新华网、央视频、视界、北京时间、澎湃政务等新闻客户端,以及经遴选评荐近百本中央级核心期刊正式入选长安街读书会干部学习核心来源期刊★,形成了系列的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累计固定读者百余万,影响全国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大中院校等受众数亿人次。

  从文化的历史方位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新时代的文化成果★,新时代是文化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这是毫无疑义的。同时★,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这也就决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内涵。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些里程碑意义,无论是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领导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还是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生成逻辑,都以不同方式凝结为新时代新文化的历史内涵。